一、电器元件装配工艺
(1)首先要先熟悉图纸及技术要求,检查元器件型号、规格、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。
(2)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,发现问题及时更换。
(3)元件板(安装桥架)在装配时必须做好防护,轻拿轻放,严禁踩踏。元器件不能在安装板表面上研磨。
(4)安装的元件应操作方便,操作时不受到空间或相邻元件的妨碍,不能触及带电体。如果带电体外露会给操作带来危险,需加防护。如:1)加装绝缘板用来遮掩带电体。2)加装绝缘热缩套管。如下图所示:
(5)满足电器元件产品说明书的要求。例如:满足飞弧距离、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。
(6)同一批产品的装配应一致。
二、一次线(主回路)配线工艺
1.母线排制作工艺
(1)熟悉电路图,依照开关电流选取相应的铜母线排(母线排载流量),图纸中标明铜排规格就按照图纸施工。
母线排载流量表(部分)
(2)铜排从库房领取时就应做好表面的防护,严禁在地面拖拉,应保持表面的光洁度。
(3)下料:母线要求平直,不得有明显的锤痕、凹坑等缺陷。母排在下料前或下料后应进行校正,不能有毛刺存在。
(4)弯制:弯制铜排时使用母排折弯机,不得野蛮操作。严格遵守作业指导书及操作规程,弯制铜排时在模具上应垫上合适的纸板或棉布,防止模具损伤铜排表面。批量制作时应先抽取一节铜排进行弯制,其目的一是测量铜排的拉伸系数(各厂家生产的铜排拉伸系数可能有一定的误差),二是检验弯曲90°时弯曲面有无裂纹。
(5)矩形母线应尽量减少弯曲。母排弯曲部位距搭接面的边缘通常大于30mm,母线扭转90°时,扭转部分的长度不应小于母线宽度的2.5倍,并排母线的弯曲角度要一致,保证其连接安装时,不应产生内应力。
(6)矩形母线应避开飞弧区域,当交流主电路穿越闭合磁路的金属框架时三相四(五)线母线应在同一框孔中穿过。
(7)母线的绝缘支撑件应满足线路短路时动热稳定的要求。绝缘支撑件的间距应不大于绝缘支撑件短路强度实验时的间距;如果无动热稳定要求则母线也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。例如,母线长度超出下表时,中间应加固定支撑件。
母排连接及开孔尺寸表1
母排连接及开孔尺寸表2
2.户内箱、电表箱装配规范
(1)先熟悉图纸,领取元件查看是否与图纸相符。
新型符号规范
(2)配线规格依照图纸施工。若图纸未标明,可按常规配线。
常规绝缘导线配线表
(3)多股导线压线鼻子表面需搪锡处理,然后分别套上三色热缩管,热缩管的长度应大于线鼻子10~20mm,长短应一致。
(4)同一类型的产品大批量生产时先做一台样品。其目的一是下料尺寸有据可依,节省材料,二是有利于同类产品工艺的一致性。
三、二次线(辅助回路)配线工艺
(1)绝缘导线的选择:通常辅助电路中,电压回路导线截面选用1.5mm²电流回路,选2.5mm²黑色绝缘导线(图纸中若特别注明线径请按图纸配线)。
(2)二次线制作前的准备。
1)熟悉图纸,确定导线的型号、规格、长度、颜色。
2)安装前在电器元件的上方粘帖与图纸相同的代号标识,标签的安装(粘贴)部位,一般放在元件的左上角或比较容易观察的位置。
3)每根导线两端都应有线号,字迹应清晰牢固。线号管径必须与导线配套,号码管长度应一致,长约25mm。
4)标记在绝缘导线上的线号放置位置,横放时从左到右,竖放从上到下。
(3)二次线制作时。
1)根据配线走向下线长短要适当留有余量(配电柜下线余量不得超过50mm,配电箱下线不得超过30mm)。
2)捆扎的二次线应横平竖直,整齐美观,,水平时每300 mm应有一个固定点,垂直时每400 mm有一个固定点,应用吸盘或线夹加以固定。
3)二次线过门时应可靠固定,留有充分的旋转余地,保证门开启时导线不受损伤。